飛馬座 (Pegasus,簡寫為PEG) ,是北天星座之一,是星空中第七大星座。 位於仙女座 (Andromeda)西南, 黃道十二宮上的寶瓶座 (Aquarius) 及雙魚座(Pisces)以北。 飛馬座 的主要特徵是一個很大的「仙女飛馬四邊形」, 四邊形東北角 (四邊形左上角) 上最亮的那顆星則是屬於仙女座的主星璧宿二﹐(Sirra), 它是仙女的頭。
        雖然仙女飛馬四邊形所佔天域頗大,但是四邊形內恆星並不多, 而且沒有超過4等以上的恆星。比較特別的星體有仙女飛馬四邊形之一的 β Peg(室宿二﹐Scheat),它 是一顆變星,週期為35 天,視星等(Apparent magnitude﹐
利用肉眼觀測到星象的亮度,數字愈小亮度愈高)會不規則地在 2.3 等到 2.7 等間變化。飛馬座內還有數顆雙星,分別是ξ Peg、ε Peg、κ Peg、 ι Peg,其中ε Peg(危宿三) 是一顆遠距雙星,兩顆星的視星等分別是2.4 等及 8 等,2.4 等的一顆是黃色超巨星,需要利用強力雙筒鏡或小型望遠鏡才能夠分辨出來。
        飛馬座裡還有數個獨特的星雲﹐其中的球狀星團
M 15 (NGC 7078) 距離我們約3萬3千6百光年 , 且正以每秒107公里的速度接近我們。 M15 在1746年9月7日首次被發現, 紀錄為「雲霧狀的星體 (A nebulous star)」,當時人們不懂這個非星體的雲霧是什麼, 直到 1783年才解出這是一團由眾多星體所組成的星團 (Star cluster)。隨後 梅西爾 (Charles Messier) 將它列入自己的星體目錄為 M 15。 M 15 因為亮度約為 6.2 視星等 ,所以肉眼無法看到, 但用小型望遠鏡或是雙筒望遠鏡就可以辨認得出這個約為170 光年寬度星體分布很密集的球狀星團。 M 15 雖然肉眼無法看到,但是它的絕對星等(Absolute magnitude﹐星象在距離32.6 光年(10 秒差)遠所測到的真正亮度))約為 -9.17,大約是我們太陽絕對亮度的 36 萬倍。 這個擁有十幾萬顆星的大圓球是銀河系早期留下的產物, 直到目前仍持續地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運行。 M 15 著名的地方在於我們用雙筒望遠鏡就能輕易看到, 而且其中心擁有極密集的恆星分布, 它可能是我們銀河系中最密緻的星。 M 15 還包含了許多不常見的變星及 「 脈沖星(Pulsar)」, 目前就已知有 9 個因超新星爆發而留下來的脈沖星。 目前的證據顯示 M 15 的中心可能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黑洞。
        另外位於飛馬座方向 3 億光年遠處的史蒂芬的五重奏 (Stephan’s Quintet)也是一 個獨特的星象,它們分別是NGC 7317、 NGC 7318A、NGC 7318B、NGC 7319、NGC 7320等 5 個星系的總稱。 這個不尋常的系統常被用來證明「紅位移
(red shift)」 作為與我們的距離的指標並不正確,這將完全地推翻現有的宇宙學概念, 因為其中 4 個星系有著較大的「紅位移」, 但是NGC 7320呈現的「紅位移」卻小很多。 傳統的理論說法,是NGC 7320較接近鄰近的NGC 7331 星系群。
        每年飛馬座 內會有兩個流星雨﹐分別在 10 月 29 日至 11 月 12 日間的α(alpha)飛馬座流星雨和 7 月 25 日至 8 月 19 日間的 υ (Upsilon)飛馬座流星雨。